文艺学考研真题(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经验分享)

2024-03-18 16:13:28

2022湖师大文艺学初试第9名。政治72 英语73 文学原理与文学评论118 西方文论与古代文论131 总分394 总共录取17人。

一、选择

很多网上的消息都说今年湖师大很卷,学校压分。不过这个要分专业来看,湖师大文艺学专业是不压分的,并且湖师大也保护第一志愿,考文艺学的同学可以放心选择。还要注意的是湖师大考一直考的是专业课,不会考大综合,这就对于不擅长语言学的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招的人数也比较多。

二、学习经验分享:

(一)计划

考研学习不能盲目进行,需要制定一个较为详细的计划,我的学习计划分了三期。前期3-6月打基础,主要是阅读专业书籍、整理框架、记单词、学习语法等。7-8月强化夯实,主要是针对专业课进行整体的梳理与背诵,进行文学评论写作的强化,8月开始学习政治。9-12月属于冲刺阶段,各科开冲,专业课反复背诵,文评加强训练,进行真题模拟等。

除此之外,每个月也需要指定计划并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入到8月份我开始运用学习计划表(用的是up主甜椒铜豌豆的计划表,个人强推)之后的9-12月都根据指定的计划表进行学习,计划表不会立刻起作用提高效率,而是逐渐起效,慢慢就会发现每天的任务都能完成,学习的时间也不断增加。(有效学习时间是建立在足够长的学习时间之上的

个人学习时长

3-6月大约6~8小时(还有课要上)

7-8月大约8~10小时(不建议居家学习,会影响效率)

9--12月大约10~13小时

(二)休息

人不是永动机,总会有心情崩溃或是身心疲惫的时候。这种时候就不能强迫自己学习,毕竟学习效率不会好到哪去。我在备考时会阶段性的休息,与朋友外出吃顿饭、或者早上睡个懒觉等等。始终要保持有充足的精力。?

(三)逐科的学习计划

1、英语

个人复习经验及复习建议

(1)题型及分值

首先我们还是要了解英语二题型及分值。试题分四部分,共48题,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英译汉和写作。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该部分由A、B两节组成,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第三部分 英译汉(共15分。)第四部分 写作(该部分由A、B两节组成,主要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共2题,25分。A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出约100词(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的应用性短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报告等。共10分。B节要求考生根据所规定的情景或给出的提纲,写出一篇150词左右的英语说明文或议论文。提供情景的形式为图画、图表或文字。共15分。)

(2)备考策略

前边把题型及分值大致归纳了下,所以看出重中之重是50分的阅读理解和25分的大小作文。所以主要说下这两部分应该怎么去备考。阅读部分前期最好是去做精读练习,扩充词汇量,归纳阅读技巧,一举两得。所以我们主要说一下怎么去做精读。

关于如何做精读

精读是英语备考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的重要内容。

第一,拿到一篇阅读文章,先分析提干。有五个题干,拿出红笔画出每个题干的重点词和出题点。一般来说读完题干你会明白这是一篇关于什么事的文章,会涉及到哪些重要信息,以及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是什么。(这个也要在题干中用红笔去勾画)这个步骤很重要,不能省略。因为它能帮助你从全局上去把握文章。其次当你去选择每个选项的时候也一定要去读题干,有时候重复犯错的原因不是你文章没读懂,而是答非所问,选项的内容是对的,但是却不是题干要你回答的问题。这个要尽量去避免。

第二,阅读文章。怎么去阅读呢?在考试中不可能一一挨着去读,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就要注重阅读的有效性。重点关注论点,忽略论据的内容。每一段文章一般来说会夹杂着作者的观点,以及通过大量的论据要说明的一个重要论点。论点一般都带有作者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者是某个很牛逼的人说的话,某项研究发明所得出的结论。关于这个步骤呢,你把你从前所做的错题中正确答案在文中所对应的句子画出来,多看两遍,一般来说这部分的内容就是文章论点。

第三,一一对应。回到题干看清楚题干问的是什么,是哪一种题型。然后在文中去找对应的句子帮助你选出答案。英二阅读的题型主要有细节题,细节题可以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或者是题干意思的同意替换。判断题,判断题一般来说可以巧用排除法,排除与题干不相干的选项,排除答非所问的选项,排除望文生义的选项,排除与作者情感态度完全相反的选项。排除与常识相悖的选项。关于排除法的运用可以自己多去提炼。而判断题的解题点一般来说要关注原文中某些人说的话,或者一些表转折的连词后边的句子。最难的就是推理题和主旨大意题了,这类型题一般很难直接得出结论,要纵观全文。所以这类型题大多时候要回到文章把每一段的论点再看一下,或者把前边选择题的题干和答案再看一下,然后再去做出选择。要做对这两类题必须要对文章的整体有一个把握,这就要求平时还是要有一定的单词量和阅读量才能理解文章。建议适当可以做一些英语的泛读,我在备考的时候除了做真题的精读以外,也会去泛读一些文章,比如朱伟的题源报刊。泛读的目的是训练自己阅读的速度,以及对文章论点的一个把握。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就可以把自己做过的的英语一的阅读利用早上的时间快速的阅读一遍。说到这里,要提一下前一天做过的阅读一定不要做过就算了,第二天还是要拿过来快速的过一遍。看看自己做题的题是怎么错的,对的题是利用什么思路选出来的。而且有时候你做对了不一定代表你就懂了,所以就算对了也还是要做分析,对的题要对应到文章具体点上去。剩下三项要做错因分析。这才是精读应该有的过程。

第四,做笔记。笔记是你思路的一个体现,所以一定要做的简洁易懂。题干要勾画出题点,题干中不认识的单词要重点掌握。选项中每一个选项要认真读,并且做错因分析。归纳出题型。每一段文章论点部分要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论点中出现的重要单词也一定要重点掌握。顺带看一下那些不是很重要的论据,可以大致看一下的内容。有时候文章对应的答案会是一个长难句,所以要在文中去划分长难句的句子结构,提炼出主要成分。长难句的部分熟能生巧,每天多训练多划分满满就能读懂了。

总结:做精读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讲求速度做了十篇阅读比不上认认真真做一篇精读带给你的收获更多,而且前期不要去管你错了多少,做的有多满。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前期慢下来后期才能快上去。

关于时间分配

在做阅读精读之前,首先你要自己做完一篇阅读并且选出选项。建议这个过程时间安排在15到18分钟之间。稍微难的最多给自己20分钟时间。每次做阅读理解每篇文章的时间先把时间卡着。在规定时间做完之后再继续做精读。我之前的做法是专门用一个下午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做完阅读理解A的部分。然后再用3到6天来做这部分的精读。阅读理解B是新题型,建议时间安排在15到20分钟之间。新题型到了后期会有一些专题训练,解题方法万变不离其宗。而翻译建议时间安排在20分钟之内。翻译中最难的无非还是长难句,所以这就要求平时在训练中一定要自己试着在划分成分之后翻译下来,一定要自己去翻译,一定要自己去翻译。重要的话说三遍,再和原文的译文进行比较。满满磨合。翻译最后要达到的程度是书面化,有逻辑,重要单词翻译不出错。这样得分就会比较高。作文有大小作文,建议时间安排在50到60分钟之间。作文是很容易得分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所以准备宜早不宜迟。完形填空稍难,建议最后再做。建议时间15分钟。

关于作文

大小作文总共占分比25分,不可小觑。小作文十分,内容较为简短,一般可以背诵一些范文。大作文15分,一般为图表类文章。要尽早积累一些关于数据的表达,以及关于把文章组织连贯的一些有逻辑的句型。以及文章首尾段的表达。在做精读的过程中就可以把一些好的句子精华的句子积累下来并且背诵,这样积少成多,后期会轻松一点。你书写还是很不错的,这个我并不担心。因为作文的书写也决定着作文一个档次的分数。建议在这个期间,每个星期背一篇范文,一个星期一篇压力也不大。

总之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词,长难句的翻译,阅读,写作,都要有所涉及,提高是慢慢的。长时间的坚持就一定会有进步,每天再忙还是要抽一点时间学习英语。关于单词部分假期可以利用恋恋有词的视频过一遍。

参考书单

词汇;朱伟老师恋恋有词(背恋恋有词最好结合朱伟老师的视频,很欢乐,也很有干货)

阅读:蒋军虎系列和何凯文阅读理解都很不错

写作;王江涛写作(道长的写作逻辑结构很清晰,押题很准,不讲虚的。)?

2、政治:

8月开始直接看徐涛老师的强化课,配合他的书来,后期就是不断刷肖四肖八、腿姐这些卷子,看腿姐的技巧班、时政班,背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和肖四大题

,就是按部就班。期间也买了红果研的框架(没啥用,不建议买)、看了空卡的课还有总结。(这个up在考研期间算是给了我很大帮助,但在网上好像有些争议.....大家凭自身感觉去选择吧)政治考研里这么多老师,到底跟谁好呢?个人还是强烈推荐腿姐,建议强化课也直接跟腿姐就好,腿姐讲课既有趣还扎实,关键就在于扎实。全程跟腿姐的话我觉得是没问题的,并且只背腿姐的资料也是没问题的,知识点基本全覆盖。

3、专业课:

没有什么技巧,熟读专业书目,重点反复背诵,疯狂背诵。我两门专业课分别都背诵了14遍。

(1)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这门专业课很重要,也是拉分项。湖师大的文原理喜欢反复考真题,但是近两年出现了变化,尤其是22考研,出现了很多新题,这就说明不能只专注与历年真题,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书本,将书本吃透,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我这门专业课成绩不高原因就出在这里,去年的题就考得很细,并且是新题占了大头,我完全没有新题的记忆,只能凭感觉尽量写满。前期主要是理清框架,可以结合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来总结。另外的文学评论,主要是多练习,配合那几本经典的书目(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赵炎秋《文学批评实践教程》,

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等)

将理论多与作品结合,前期可能看到作品不知道用什么理论,多练习就自然而然容易找到了。练习也不用一整篇写完,最重要的是开头部分,以及整体的逻辑框架。写好的文评也可以拿去给老师改,不要怕丢脸啥的,老师们不会嫌弃的,还会给你一些很好的建议。?

(2)西方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

我就参考了学校的指定书目,马新国的《西方文论》、

周勋初《中国文学批评小史》

以及赖力行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觉得不够的同学还可以看看朱立元的书以及张少康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前期主要是理清书籍框架,尤其是西方文论,内容多且复杂。可以配合杨宁老师(yyds)的课来学习

。暑假开始背诵。后期就是反复背诵。

到11月份各科都要陆陆续续开始模拟,可以拿以往的真题练手,因为背诵还是与动手写有很大区别。多练几次,到考场上就不会太生疏,可以信手拈来。

三、心态与坚持

考研期间心态起伏是正常的,时而觉得自己很牛,时而又自卑,觉得自己考不上,不过信心也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这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要坚持。一旦决定了要考研就不要轻易放弃。?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考研经验总结,还有问题的可以私信我。希望我的经验分享可以帮助到有意向考湖师大文艺学的朋友们,也祝大家一战成硕!

2020年的复试拉锯战终于结束了。我整理了自己在整个考研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经验,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首先声明,虽然答主报考的是人大文艺学,但此文提到的学习方法等等是通用的,可供所有考文艺学专业或者所考专业的考试科目与文艺学所考科目有重叠的伙伴参考。

关于初试

1、院校选择

划重点,院校的选择非常关键!!与其急着复习,不如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花时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有的人到了正式填报志愿的时候才临时换学校,这样做风险很大,对于报考自主命题的院校的考生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之前复习的方向和重点全是根据目标院校的考题而定的,临时改换很难保证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能套用。所以,要走好择校这第一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

总之,要围绕意向院校的专业偏向、该校的出题特点以及个人学习能力和兴趣来确定目标。这里我重点要说,一定不要畏畏缩缩、瞻前顾后,要在个人能力范围之内选择最好的学校!这里说的“范围”,不是指根据你目前的知识水平而定的范围,而是指通过未来几个月的学习能够达到的范围。只要方法正确,下足功夫,知识水平和知识运用能力必然会提升。有的题你现在不会答,不代表以后也不回答,不要用自己现在的“缺乏”而否定未来的可能。我本科毕业于一所中文实力较强的师范类211,据我所知,有不少和我本科出身相似的同学其实本身基础并不差,但在报学校的时候过于谨慎了。其实多数人的想法是相似的,如果为了“保险”,为了“规避”风险而报考层次中等的学校,结果就是好多这样想的人都撞到一起了,其考研难度甚至会比你心中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白月光”更甚。

2、时间安排

我大概是从2019年7月中旬确定换学校然后开始准备的,因为本科时期积累的文学史方面的知识还在,所以即使我七月才换了目标院校,需要看全新的教材,但并没有觉得有多慌张。这只是我的个人情况,切勿照搬,各位考生还是及早开始的好。

个人认为一天最少保持八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过多无益,不要在时间长度上死磕。每天都强迫自己学12甚至13小时没什么值得提倡的。你需要努力,而不是看起来很努力。学习效率高不高只有自己知道,具体的学习时长可根据复习效果而调整,如果觉得需要补充的知识很多,就加加班。如果感觉学习怎么都不在状态,就先干点别的。在精力充沛、头脑清醒的情况下学习是最好的,所以要保证营养和睡眠质量。

3、英语、政治

我的政治和英语都成绩平平,此处就不再多言了。公共课动辄考75+、80+的人大有所在,关于这两门公共课的备考经验也有很多,小伙伴们可以去看这一类经验帖。

关于这两门课,我有几点小建议:1、政治视频课不是必看的。一来考研政治相对容易理解,没必要再看一遍视频讲解(马原部分不太好懂,可以看看相关的分析题视频)。二来看视频课花费的时间较长,时间成本高。三来视频课里奇怪的笑点真的很多哈哈哈(特指徐涛老师)。

2、很多英语作文讲师强调要多背范文,但我个人觉得不一定要完整地背好多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一定会考到你背过的那类主题,而且在考场上时间紧张,很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曾经背过的内容。重要的是要会用句型和结构,所以积累几个实用的长句型相比之下更高效(也更容易偷懒),还可以编个顺口溜把积累的句型串起来,到时候写作文的时候把顺口溜在草稿纸上写出来,能用到哪个就写哪个。这种方法有点投机,但方便啊,还要啥自行车。当然,英语水平高的同学也许根本用不着这么做,所以这个小办法适用于时间紧张,来不及系统地练作文的同学。

4、专业课参考书目

这一部分我搬运了上文提到的学姐经验帖里的内容,如下。

(626)中国文学基础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四卷本,高教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温儒敏、钱理群、吴福辉,北大出版社

(程光炜等老师编写的现代文学史教材也是很好的选择。)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大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上下两卷本,郑克鲁,高教出版社

补充:《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温儒敏编著)这本书也很实用,考现当代文学的伙伴可能知道,文艺学考生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看看,能够帮助归纳重点,加深理解。

在此强调,虽然人大文学院的(626)文学基础一科要考察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西方文论和中国古代文论等多门课程,但不意味着每一门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整理笔记。比如外国文学史这门课,因为对我而言,初试考卷中至多出现两道名词解释和一道论述或简答,所以我只看了一遍教材,边看边勾画重要的名词解释潜在考点。注意,是重要的考点,不必在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上耗费精力,像《列那狐传奇》、沙龙文学、宪章派诗歌这一类很少考到的名词,非比文专业的考生就不必花时间仔细记忆了,知道说的是什么即可。如果担心完全不看这类名词会漏掉知识点,那就在做电子笔记的时候通过减小字号或更改字体的方式把它们和重点知识区分开来,做到对重点和非重点一目了然。

(811)文艺理论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教出版社

(结构清晰,容易归纳。由于出版年代久远,里面的有些观点现在看来过时,但童老对一些概念的经典表述还是很有必要记下来的。)

《西方文论概览》杨慧林、耿幼壮,人大出版社(涉及20世纪前的西方文论,有些晦涩但有深度,非文艺学专业考生可选读,建议文艺学考生细读)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华东师大出版社(20世纪后的文论,知识面较广,建议细读并亲自做笔记,是备考用的主要教材)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张少康,北大出版社(人大文艺学偏重西方文论研究,放在中国古代文论方面的精力可以相对少一些。但题型在变,出题方向也在变,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文艺学考生也要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文论。ps:杨宁老师讲古代文论讲得很好,建议找视频看看。)

辅助教材:《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人大出版社)、《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伊格尔顿(北大出版社)。这三本中我仔细看了第一本,略看了第二本,第三本没有看。伊格尔顿著的那一本广受好评,不会有太重的“教材味”,建议文艺学考生细读或选读。

5、专业课学习方法

(626)中国文学基础

重点来了!!!2020年人大626文学基础题型发生变化是所有考生都没有想到的,原来的八选四变为四道必答题,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西方文论各一题,这就给那些专攻其中两门的考生带来了困难。所以,没有什么套路是永远有效的,踏踏实实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才是王道。

还有,今年专业课一的名词解释风格突变,可以说有点,不,是很偏!那些常规的重点一个没考(看看20年真题就知道了)……出题老师的心思很难猜,在这种出题风格变化的情况下更能看出考生基础知识扎实与否,对细节的把握是否到位。

很可惜的是,今年好多考生都折在了专业课一上,有不少伙伴其他三科成绩都很好,唯独这一门分数低,甚至没有过线(90分)。个人认为今年专业课一的题型和出题风格变化应该是导致不少考生分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以后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也要做好题型和出题方向再次变化的心理准备。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

如果出的题目你之前见到过,知道其大致所指但不知道具体的细节性内容,那么就用联想法尽量引申。也就是说,就是当你做不到对某一名词进行直接而清晰的阐述时,就通过与该词有关联的其他有效信息来解释它。比如,如果你不知道“还珠楼主”的本名、生平、创作观、文学史意义等,但知道他是写武侠小说的,知道他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讲到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的“雅俗互动”时提到的人物,还知道他和好几个作家并称“北派五大家”等等零散的信息,那么可以把这些信息整理成完整的书面语,适当地予以补充(如这群作家的代表作、对俗文学发展的推进以及接受了雅文学的哪些影响等等),并加入自己的见解。这样做的话,即使对题目不是特别熟悉,也不至于没话可讲。

另一种情况处理起来就比较粗暴了——压根没见过题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遇到完全不会的题目建议直接跳过,不要浪费时间,因为想也想不出来啊……(反面教材来了…有一题名词解释我没见过,就瞎猜写了一句,导致翻车翻得很彻底,事后才知道那是马新国版教材中的常规知识点…所以对这本书也要重视起来!)

(811)文艺理论

专业课二的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有可能以学术散文或散论的形式考察)。名词解释就不说了,基础知识学好了大体可以应对。在这里想提醒一下,没必要在归纳整理名词解释上花费过多时间,绞尽脑汁搜罗各种很少见到的名词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对于这种题型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把该名词所指的文学现象或概念术语的基本信息/基本意义说清楚之后,可以举具体的例子充实一下内容,还可以把它与其他名词进行比较,还可以写对它的评价等等。把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根据分值和时间控制好字数。简答题由于分值介于另外两种题型之间,所以我建议在简答题部分不要用过多时间,作答时直接根据题目的要求呈现要点,抛出结论,做到观点清晰,逻辑顺畅。

接下来主要说说论述题怎么答。

划重点!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何谓体系?就是你学到的知识不是零散的一堆,而有着内在的关联。一个概念有其发展流变的历史,它不会凭空地被某个时代的某位学者提出来,正是在观点的不断更新中,才有了理论史。比如,从古希腊到17世纪,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经历了几次转向,关注的核心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必然会影响到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的美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又比如,说到浪漫主义时,仅仅能够机械地背出浪漫主义的主要观点、流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知道它为什么反对新古典主义的基本立场,为什么说它与启蒙理性有着根本的精神差异,在论述有关浪漫主义的问题时可以引用哪些哲学家、理论家的哪些观点,而哪些人又与之形成了对照。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只有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应对各种变化的题目形式。知识体系好比基础、宝库,我们在答论述题时要做的就是从里面取东西,为己所用。总之,不要重复一个个孤立的观点,而要知道它们的“来龙”和“去脉”。做这样的工作确实有难度,但很有必要去做。因为论述题考察的是论述的能力,而每个观点都是通过它与其他观点的差异才凸显自身的。从历时层面,将其发展形成过程交代清楚;从共时层面,通过比较对照彰显其自身的独特性。做到这两点,可以说差不多就“论”清楚了。此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使自己的论述更具象,做到“史”“论”结合,把之前学文学史读过的文本用起来。如果觉得在考场上做不到临时运用理论分析某个文本,那就在考前做一下准备工作,深入掌握两个或三个文本,尽可能多地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阐释分析。从应试的角度看,深度解读几个文本要比对很多文本都只知道一点皮毛要有效得多。

6、知识记忆

我们识记的资料不是面面俱到的教材原本,而是经过筛选的资料和笔记。关于怎么做笔记,建议参考上文提到的那位学姐的回答。

接下来说怎么记。千万不要等到最后一个月才开始背,这点大家应该都清楚。在考试前至少要记忆三遍。个人认为,刚刚接触新知识的那个时间段是很关键的,建议边做笔记边背,然后隔三岔五地回头看,这样记忆不容易忘(大家可以试着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设定背诵记忆的时间)。

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我们的笔记中关于某个大问题的若干小问题的记录不是集中的,也就是说好几个问题都在围绕同一个大问题说,但这些内容在我们的笔记中没挨在一块儿。我建议大家再准备一个本子,专门用来记围绕某一大问题的不同设问角度以及答案的要点。举个栗子:

关于复试

今年复试比较特殊,由于疫情影响,复试形式改为远程线上复试,笔试、面试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大变化,因此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复试情况可参考性不大,所以具体的细节我就不再赘述,毕竟以后再进行线上复试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这里想强调两点:1、专业基础知识不能丢掉,面试时会问到。如果连基础题都答不上来会很减分哦。2、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阅读几本重要的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在此推荐几本: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诗学》

、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马克思《巴黎手稿》、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如果读原著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结合评述一类的书一起看。

面试过程中自然大方就好,如果没有特别值得拿出来说的经历(比如参与过课题研究、发表过论文等等)也不要勉强凑时长。我自我介绍的时候只说了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本科学校专业、家乡),现在想想可能是所有考生里说的最短的了吧…进入复试的学弟学妹可以适当多说一些。但是,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能经得起追问,要对自己说的话有十足的把握。比如你说你看过某本书,就要做到能够应对老师针对这本书提出的一些细节性问题,不要给自己挖坑。如果真的被问倒了,切忌乱编,乱编的话只会把问题从学识层面上升到人品层面。

关于要不要联系导师的问题,个人认为联系导师虽然不会有坏处,但并不是一定要去联系。网上很多人说必须提前联系心仪的导师,这种说法有些绝对化了。其实老师们主要还是根据考生面试的整体表现来打分,不会因为某个学生提前联系过他就放水,我觉得人大文艺学的复试还是公平的,各位老师都很有原则,也很亲切。

几点补充:

1、考场上的时间把握

强烈建议每位考生都在初试前模考一遍,计算一下各类题型的答题时间,在考场上严格按照时间调整答题进度。把握答题时间算是应试的一个很基础的能力,但有的人会忽略这一点,要是因为没把握好时间而做不完卷子,白白丢分就太可惜了。我曾因此吃过大亏,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2、扩充知识储备

建议人大文艺学考生关注一下专业导师的论文,对他们的研究方向有个基本的了解。人大文艺学出题灵活开放,涉及范围广,不会出老掉牙的题目,所以文艺学考生要尽量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排除有考到教材之外的内容的可能性。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