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淡水白鲳是钓底还是钓浮)

2024-04-19 19:07:09

一、摄食习性

淡水白鲳是杂食性鱼类,既摄食小型鱼类、甲壳类、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饲料,又摄食水草、蔬菜、藻类等植物性饲料,鱼苗阶段主要摄食硅藻、甲藻等单细胞藻以及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杂鱼、花生麸、豆饼、配合颗粒饲料等。

二、栖息环境

淡水白鲳是喜温性鱼类,喜栖息在水体中下层,生存临界水温12~35℃,最适生长水温24~32℃,水温低于12℃时会死亡,水温18~19℃时虽然可以存活,但很容易生病甚至大批量死亡,耐低氧能力强,溶氧量只要在0.5毫克/升以上就能生存,还能在盐度在10?以内的咸淡水中生存。

三、底浮论述

1、钓底:淡水白鲳大部分情况都要钓底,原因是淡水白鲳多在水体中下层活动,钓底更符合淡水白鲳的摄食习性,若钓底没有口再向上搜索鱼层,直至能稳定中鱼就说明找到了鱼层。

2、钓浮:淡水白鲳某些特殊情况要钓浮,原因是季节、天气、食物等因素随时都会改变淡水白鲳的活动水层,例如大雨过后淡水白鲳常被食物吸引至中上层,此时钓浮比钓底往往更有效。

四、钓具搭配

1、鱼竿:鱼竿要根据垂钓水域环境来决定,一般情况下近钓时可用3.6米的综合竿或鲤鱼竿,远钓时可用5.4米的综合竿或鲤鱼竿,但不管用哪种鱼竿都必须要保证质量和强度。

2、鱼线:淡水白鲳属中大型渔轮,作钓时要根据实际鱼情、水情、天气等因素搭配线组,例如主线可用2.5~4.0号尼龙线,子线可用1.5~3.0号尼龙线或0.6~1.2号大马力线。

3、鱼漂:钓淡水白鲳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鱼漂,钓远时可选择漂尾比较清晰的鱼漂,事实上鱼漂不必太过于讲究,也不要用太大的,有时只看竿稍和风线不用鱼漂一样能上鱼。

4、鱼钩:钓淡水白鲳一般用2~4号关东钩或6~8号小矶钩,8~10号的伊豆钩或丸世钩也可以,特制加长型钩(锚钩拆开)也有人用,选择时同样要考虑鱼情、水情、季节等因素。

白鲳其食物组成主要是各种植物碎屑和投喂的饲料。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淡水鲳为杂食性鱼类,消化系统发达,具有肉食性鱼类所具备的膨大的胃和幽门囊,既摄食小鱼、虾和底栖动物等动物性饲料,又摄食水草、蔬菜、藻类等植物性饲料。在特别饥饿和实物匮乏时可进化成食人鱼。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花生麸、豆饼和配合饲料。

鱼苗阶段主要摄食硅藻、甲藻等单细胞藻以及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据观察,刚孵出的仔鱼以卵黄为营养,4~5天后肠管形成。长至5.6毫米,开始摄食浮游生物,主要是小型单孢藻和轮虫类。

在全长16毫米左右时,其消化道内的食物主要是水蚤;当全长长至4~5厘米,肠胃内食物主要有水蚤和枝角类;全长6厘米左右时,消化道中食物组成除各种浮游生物外还有植物碎屑和人工投喂的饲料。

扩展资料

白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只产于南海,尤以广东沿海产量较多。 产卵期5~6月。暖水性鱼类,喜栖息于近海岩石或珊瑚礁间。

白鲳肉厚刺少,肉质细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体重500克左右的肉味最为鲜甜;体重1500克左右,肉味有如鲻的香味。

淡水白鲳肉的氨基酸含量相当丰富,特别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较高。淡水白鲳的肉质营养成分与团头鲂相似。因此,淡水白鲳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保健价值。

果越冬池水温能够长期维持在24℃~32℃之间,淡水白鲳仍可进行正常投喂。一般在白鲳入越冬池3天~4天后,可开始投喂人工配合的沉性颗粒饲料,要求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达到30%左右,并适当投喂新鲜的菜叶或浮萍等,以调整其胃口。投喂时应坚持“次多量少,不留剩饵”的原则。

百度百科-白鲳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